買廠房還是買地建廠房?醒醒吧!
企業家不是開發商,開發商不僅僅是開發商
中國人始終有一種思想,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廠房也是如此,一旦有機會有資金,企業都想擁有自己的廠房,許多企業家選擇自己買地建廠房,然而風險卻也隨之而來,企業家不是開發商,也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和金力去做開發,而傳統意義上只建廠房的開發商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要求,以德成控股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實力型地產開發企業正在尋求蝶變——由開發商轉向產業振興服務商。
企業家做開發商,還有多少精力金力讓你揮霍?
武漢市目前的經濟形勢,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隨著城市擴容,武漢市的制造業企業都需搬遷到三環以外,而搬遷的過程,不僅僅是換一個地方換一個廠房,更多的是進行產業升級的良機。搬到哪里?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家選擇自己買地建廠房,事實上,建廠房,不僅僅是買一塊地,找個建筑隊建幾間廠房那么簡單,從前期的規劃和辦各種行政審批手續到后期的經營管理,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1、手續繁瑣,稅費沉重
中國目前的工業用地采取的是招投標制度,而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沒有政府人脈資源做后盾,是很難中標自己心儀的土地。而且即使買到了土地,需要辦很多繁瑣的手續以及各種稅費,將會花費企業大量的時間成本。
2、資金投入大,風險更大
最重要的是資金,一旦工期沒能如期完成或者超過預算,資金被套牢,輕則資金周轉不開,影響企業正常生產,重則出現爛尾樓讓企業破產。另外一方面,自己建廠,在施工上有太多的不可預見的事故,企業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這些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之上。
3、產業不聚集,配套不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并未考慮當地的實際的產業現狀以及配套設施,而一些實力型企業順利的買到土地建了廠房之后,卻發現通不便,產業不聚集,無法將原料與市場對接,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物流成本。另外一方面,水電氣等能源不能滿足企業的生產需要,經常停水限電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消防設施的不完善也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隱患。
開發商不僅僅是開發商:蝶變后的產業振興服務商
傳統意義上的開發商,做的事情只是向政府拿地,然后建房,最后賣房。交房之后開發商就萬事大吉,而業主卻出現問題就求救無門。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完善,開發商亟待進一步升級轉型,知名的開發商德成控股集團,也開始了向產業振興服務商的轉變,而這些轉變所帶來的配套服務,能夠讓企業避免自建廠房存在的風險,其投資開發的“陽邏港?華中國際產業園”項目則代最具有代表性與說服力。
1、政企合作,政策優惠,手續代辦一條龍
武漢市推行工業倍增計劃,為了加速產業升級以及將工業板塊進行科學規劃,政府大力推行產業園區與總部基地的發展。陽邏港?華中國際產業園作為省市區的重點建設項目,享受三級政府的政策優惠,同時園區實行手續代辦一條龍服務,讓企業安心生產,為企業的入駐和發展解決了后顧之憂。
2、銀行授信,園區融資平臺,咱不缺錢
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資金支持,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授信5.5億元,專項扶持陽邏港?華中國際產業園的入園企業。而遠去也對入園企業進行投資額獎勵機制,最高獎勵1000萬人民幣,企業入園之后,可以通過園區獨有的融資服務平臺進行融資,為擴大生產提供資金支持。
3、配套完善,水電氣岔著用
陽邏港?華中國際產業園位于武漢港口新城陽邏經濟開發區,獨有的“水鐵公空”四大交通匯集一地的格局,交通發達,同時形成了包括鋼材深加工、物流產業集群在內的七大產業集群,良好的產業集聚效應,充足的水電氣能源供給保障,為企業的生產提供充足的動力。
毫無疑問,那些還在為買廠房還是買地建廠房糾結的企業家,該尋找一條明路了,自己建廠房,不僅投資大,更重要的是風險大,一不小心就血本無歸。而尋找德成控股這樣的實力型產業振興服務商,不僅可以省去許多麻煩,把重心放在生產上,還可以得到政府銀行以及園區的三方支持,可以享受完善的配套服務,才是明智之舉。
以上是一篇開發商的軟文,信息僅供參考!
拿地自建廠房 土地10萬/畝 歡迎咨詢 13391219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