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了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指出了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客觀困難和挑戰,強調了要全面貫徹落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及時推出一批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深入挖掘內需潛力,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一、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在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面,會議強調要聚焦“雙債”協同發力。一是加快地方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今年1-6月,新增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達到1.49萬億元,就完成進度來看,占全年計劃3.9萬億元規模不到四成,比去年同期少完成二成左右。下半年如能繼續保持較快發行節奏,也就是單月發行規模平均不低于4000億元,全年仍有較大概率完成剩余的新增地方專項債的發行目標。但從以往年份來看,三季度發行規模通常會明顯高于四季度,特別是12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預計三季度單月發行規模很可能不低于4500億元,8月甚至有望超過6000億元。從2020、2023年看,均出現過8月新增專項債發行破6000億元的情況。下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速度加快將有助于推動內需回升,促進經濟增長。二是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根據計劃,上半年完成前6批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后,下半年7-11月財政部還將按月推進,完成剩余16批次債券的發行,其中,8月、10月將各完成4批次發行,單月發行規;蜻_1800億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支持國家“兩重”建設外,三季度國家還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專項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在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方面,會議強調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就具體措施來看,我們預測,一是繼續用好總量和價格工具。為支持銀行體系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下半年存在再度降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與此同時,隨著美聯儲三季度末可能轉向降息,我國政策利率下調的空間還將進一步打開。二是針對性地落實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的原則,在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穩定性的同時,對部分到期專項再貸款工具可能追加新額度,鑒于碳減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將于今年底全部到期,不排除下半年對于相關專項再貸款工具進一步追加新的額度,以利于配合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文章。同時,推動新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落地生效,加快推動專項資金與項目對接。三是豐富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的應用。通過二級市場國債買賣、正/逆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央行票據交易等長中短期工具的靈活搭配,共同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二、促進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和服務消費
會議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增強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養老、育幼、家政等消費。
中低收入群體規模巨大,對消費增長有潛在推動和促進作用。據統計,當前我國約有9億中低收入群體,約占總人口的64.3%。若十年內,中低收入群體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能提升1萬元,那么按照當前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68%的比重來計算,則將至少帶來6.1萬億的消費增量,有利于進一步有效擴大內需和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與此同時,發展服務消費應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人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轉變。以生存型為代表的實物型消費已難以滿足一般居民的消費需求,以享受型、舒適型和健康型為代表的服務型消費在居民日常消費中所占的比重持續走高。在新發展格局下,服務消費的提質擴容對于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消費升級、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盡管服務業發展帶動服務消費取得了長足進步,服務消費占整個消費的比重不斷上升(2023年,服務消費在總體消費中的比重為45.2%),但與主要發達國家服務消費平均占整個消費比重六成相比,仍有約15個百分點的差距,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因此服務消費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一步拓展服務消費。多措并舉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保障體系,提升居民服務消費能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擴大服務消費需求增長的基數和增量。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幅提升農民服務消費能力。改革相關稅制,提升中高凈值群體的消費意愿。強化服務消費保障,優化服務消費環境,改善服務消費體驗。放寬服務業準入門檻,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培育服務消費新熱點。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減稅降費力度和范圍以及加快服務消費系統性制度構建規劃的進程,出臺服務消費官方統計數據。
三、持續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
會議提出“要持續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落實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新政策”。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房地產下行持續拖累宏觀經濟。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對名義GDP的貢獻率下降39%,拖累名義GDP增速1.5個百分點,自2022年二季度末以來連續第9個季度對經濟增速形成拖累。其中,房地產投資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4個百分點,拖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4.7個百分點,房地產業是當前國內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下半年政策工具箱內仍有不少舉措可用于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會議提出“堅持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相結合,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進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預計下一個階段,住房支持政策有待進一步發力,部分大城市可能會取消限制性購房政策(包括取消限購、限售等),各地住房“以舊換新”活動有望加快腳步,促進存量住房加快去化節奏,平衡好存量與增量的關系,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預計年內房地產銷售跌幅有望邊際收窄,房企償債壓力減輕,一線及部分重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可能邊際回暖,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項目可能會加快項目建設落地,房地產投資趨勢上可能先抑后揚。
報告撰寫人員:連 平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劉 濤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馬 泓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羅奐劼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招商引資服務平臺400-0123-021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上海邊·昆山高標準廠房出租/可談1-10年免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