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險投資項目為可持續發展找資金
企業:“玫瑰花是一種理想!我要為這個理想奮斗后半生!從1977年開始關注環保,研究植物防止病蟲害方面的知識,現在我把這個理念用于實踐。”
投資商:“請問你們產品的品牌名稱叫作什么?”
企業:“就是巽牌。”
投資商:“我想這作為玫瑰花的品牌不是很好!”“你的基地依賴環境,你怎么知道將來方圓1200公里內沒有污染工廠?”
企業:“希臘有一個神叫安泰,安泰的力量來自大地。我的品牌、我的質量來自美好的生態環境。公司今年7月份成立,但為組建這個公司,我從1999年6月就開始尋找適宜的生態環境,對土壤、水、大氣進行測定,對于生物資源進行調查。因為在我們的基地長期吹東北風,東北風是九寨溝的風,所以我想不會存在污染問題,除非九寨溝被污染!”
以上對話發生在上周在滬舉行的“第三屆新風險投資項目中國投資論壇”上。整整一天中,10家來自全國各地的綠色中小企業分別上臺“應考”,他們要在10分鐘內闡述清楚自己的商業計劃,然后在5分鐘內回答臺下投資商、咨詢機構、環境基金會等組成的考官的提問。“考生”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以期獲得投資者的青睞,為企業引入風險投資。那情景與電視節目《創智贏家》頗有幾分相似,不同的是,這并非帶有娛樂性質的競賽節目,而是實打實的商業競爭。
“新風險投資項目中國投資論壇”由世界資源研究所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主辦,花旗集團和殼牌中國贊助,是一個面向全球的公益項目,為企業和投資商牽線搭橋,促進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推廣。從2003年開始每年一次,今年是第三屆了。
商業計劃注重和諧
近年來,綠色中小企業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據了解,國家在稅收政策上給予了多項鼓勵措施,如免交增值稅,免交部分企業所得稅,享受國家部分退稅等多種優惠。這些企業還得到了當地政府、關注可持續發展企業的商業銀行以及國內外多家投資集團的關心和鼓勵。因此,以可持續發展為追求的中小企業也頻頻涌現,在今年的風險投資項目論壇上,企業闡述的商業計劃,便使人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山清水秀、花香四溢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未來。
開篇提到的種植玫瑰花的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的玫瑰園基地建在九寨溝自然風景區周邊的山坡上,所生產的玫瑰干花、玫瑰面膜粉、食用玫瑰花粉等,都是不含任何農藥、不使用化肥、不使用植物添加劑,也不使用植物調節劑和人類糞便作為肥料的有機產品。在園中放養21種益鳥、5種爬行類動物、兩種兩棲類動物,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機制來防治玫瑰的病蟲害。通過他們的智慧之手,創造了一個在小范圍內的水、土、氣、生等天然和諧共生的景象。這樣的產品服務于人類,無論是食用、保健或美容,都會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如此,培育和種植這種玫瑰還可以改良土壤結構,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局部生態環境。同時,玫瑰的生產季節正是農閑季節,這給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經濟、社會、生態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另一家來自山東的企業,也有其獨到之處。這家生產純手工柳編工藝品的公司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并已經獲得了進出口權,其產品采用天然材料,綠色環保,并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產品出口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這家企業的發展使得當地農戶的收入提高了5倍以上。更可貴的是,他們的原料基地非常適合杞柳生長,杞柳基地的存在防止了水土流失和風沙,改善了局部小氣候環境。據介紹,在他們的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候鳥棲息,天鵝和大雁在這個季節正從寒冷的北方向那里飛去,而白鷺從春天的時候就開始從南方遷徙而來……
實際上,參加論壇的企業,不僅通過回歸自然、遵循生態平衡的規律來改善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還有很多企業在節約能源和可持續商業發展上擁有世界領先的創新技術,并將這種商業模式和創新技術上的變革應用于實踐。
其中就有一家專門做電力環保的新型能源開發企業,該公司目前獨有四項專利產品,是全球范圍內唯一可以準確測量鍋爐氣泡水位的產品,專利保護期到2017年。它的前期發明產品通過了兩家火力電廠10年的成功使用,為電廠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還有一家北京公司,他們研發的“移動熱站”能夠把目前社會上浪費的預熱、廢熱采集、儲存起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減少化石類能源的消耗和溫室氣體的排放。他們的高性能蓄熱材料及其應用技術在2005年1月獲得了國家的發明專利。“移動熱站”則在深圳南海酒店成功應用,每年酒店可以因此節省燃油474噸、減排量418噸、節省燃油成本30萬元。據預測,到2010年該項目的收益率達到46.5%。據介紹,移動供熱是一個嶄新的事業,對社會來講可以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凈化空氣,緩解能源緊張,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
那么,這些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有著獨到產品和服務的企業,能否得到會場投資商的投資呢?論壇最后,評議委員會對本屆投資論壇的十份入圍企業商業計劃書進行了綜合評估之后,向其中的三家企業——四川江油市巽牌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山東臨沂潤盈工藝品有限公司和北京沃德韋爾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頒發了商業計劃特別展示獎。評議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清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暨中國環;饒绦卸虏苋A博士、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來來博士、花旗集團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植良、領先環境解決方案與服務(LESS)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經理楊孝文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張陸彪等,頗為權威。
為可持續發展投資
不過,據“新風險投資”中國項目總監李?介紹,論壇只是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企業最終能否獲得融資,還得看會后所做的工作。一旦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他們的工作也將到此為止,不再參與合作之后的事情。而在企業沒有獲得融資之前,“新風險投資”項目作為世界資源研究所的非營利組織,負責培養參選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財務及人力資源以及企業總體管理能力的建設和完善,最終探索出一條用商業手段解決環境和社會發展問題的道路。
記者采訪中發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確實已經開始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共識。李?介紹,在2005年年初他們就開始了本年度的項目征集,到7月份商業計劃書截止的最后期限,一共接收了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來自全國28個省份的90份商業計劃書。這些商業計劃書的行業涉及到有機農業、林業、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節能技術、生物技術、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旅游、清潔生產等行業。論壇召開之前,國內有些商業銀行看到了項目報道,便聯系他們,主動表示考慮為這些進行可持續發展商業運作的綠色企業提供貸款的可能性。有些企業還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贈款,并被委以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任。在論壇上,投資商代表康明斯(中國)有限公司分銷事業部總經理在談到對投資企業的要求時指出,不僅要看企業的財務狀況,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貢獻。此外,在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方面也向中小型企業提出了合作需求。也就是說,這些企業要想獲得該公司的投資,不僅要保證企業在財務上的穩定收益,而且要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有所創新。
專家指出,今天的企業家和投資商所面臨的風險和可能采取的規避機制將是新的、多重的和前所未有的。環境風險、社會風險這些都是傳統企業過去用不著操心的問題,今天卻成了影響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而恰恰又是這些風險引發了未來的無限商機。這是可持續商業模式帶來的又一次革新,這個“新”字代表了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上發生的變革與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環境“三重底線”要素協調發展的新趨勢。但是,由于這種可持續商業模式最初涉及的領域多半依賴于長期回報而非立竿見影,使得很多投資者猶豫不決,是影響可持續商業模式推廣速度和廣度的原因之一。此外,許多民營可持續發展項目難以找到投資,使項目及時轉化成具有現實市場價值的商品;而熱衷于可持續商業模式的國際投資商們卻又因為信息渠道不夠通暢而為投資目標發愁。雙方無法達成有效溝通,更成了阻礙可持續商業模式推廣的重要因素。因此,期盼更多這樣的“創智贏家”現實版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