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本文將對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定義、分類、產業鏈、價值鏈、產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各省市發展目標、區域布局、產業發展痛點、投資機會分析等進行梳理,以供參考。
定義
智能制造裝備是高端制造業的關鍵,通過整合智能傳感、控制、AI等技術,具備了信息感知、分析規劃等智能化功能,能顯著提升加工質量。效率和降低成本。該裝備是先進制造、信息、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其原理主要包括物聯網集成、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自動化控制與智能決策以及數字李生技術。通過將設備、系統和人連接起來,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智能決策,從而提高生產效率、質量和靈活性。分類
根據《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2023)》,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主要分類包括機器人與增材設備制造、重大成套設備制造、智能測控裝備制造、智能關鍵基礎零部件制造、其他智能設備制造、智能制造相關服務。從主要特征來看,要實現智能制造裝備系統主要具備自律能力。人機一體化、虛擬現實技術、自組織與超柔性、學習能力與自我維護能力等特征。產業鏈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涵蓋上游的原材料與零部件,中游的制造,以及下游的應用。上游以基礎材料和高性能元件為主,中游涉及環節眾多,根據產業鏈細分情況,將中游智能制造裝備劃分為機器人與增材設備、自動化生產線、智能測控裝備、集成智能裝備等,下游應用于多領域如電子信息、新能源、軌道交通、生物醫藥、農業、物流、環境監測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通過從上游的高性能材料和元件,到中游的多樣化智能制造技術,再到下游的廣泛應用領域,表明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是現代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基礎產業,并在多領域具備重要影響力。價值鏈
在智能制造裝備的價值鏈中,中游智能制造裝備制造環節的毛利率普遍高于上游和下游,且大多數中游環節的毛利率超過了整個產業鏈的平均水平。特別是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和飛行控制器等領域,它們的毛利率表現尤為突出。產業發展現狀
- 政策支持下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 工業無人機行業是明星市場
-
智能檢測裝備領域:國內高端市場仍由海外品牌所占據
- 智能物流裝備領域:行業規模保持快速增長
- 數控機床領域:國外企業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
- 智能傳感器領域:產業整體落后發達國家15-20年
- 工業機器人領域:行業規模加速增長
- 工業無人機領域:行業五年復合增速超過50%
- 3D打印領域分析:3D打印設備規模占比接近50%
發展趨勢
- 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在智能制造裝備業的落地應用
- 國產化替代進程加快,構建國產化閉環信創體系
各省市發展目標
區域布局
在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的重點細分領域分布中,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尤其突出,覆蓋了廣泛的技術和應用領域。其中,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為主要分布區域,企業數量也顯著集中。其中廣東省覆蓋領域最為廣泛,企業數量也處在全國前列,為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關鍵省份之一。
產業發展痛點
- 基礎制造業水平不足:智能制造裝備的上游基礎是高精密的零部件,然而由于我國制造業起步相對較晚,在基礎材料、零部件如精密軸承、特種鋼等加工制造生產工藝方面都較海外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而這種基礎制造業的差距在生產高端智能制造裝備時則會被進一步放大。
- 研發投入成本高,資金回收周期長:智能制造裝備的研發對資金需求較高,而由于我國企業又處于追趕地位。投入大量資金后所研發出的智能制造裝備又往往需要面臨已有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產品的惡性價格競爭,導致我國的智能制造裝備研發投入的收益率會更低,資金回本周期會更長,從而降低了企業或者資本的投資熱情。
- 下游企業接受意愿低,試錯機會少:智能制造裝備的研發和改進需要在下游應用場景中進行充分的磨合試驗,但對于下游企業而言,愿意給予國產企業充分應用的意愿往往都較低,因此能讓國產智能裝備制造企業試錯、積累豐富場景經驗的機會也會更少。
- 產品配套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對于下游企業在選擇智能制造裝備時,關注的不僅僅是裝備本體的性能,同時也會關注廠家所提供的配套內嵌軟件的調試升級服務以及后續的保修等配套服務。當前國產智能制造裝備企業習慣了做"一錘子買賣”,往往會忽視后續配套服務的重要性,這也是國產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在全球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二。
投資機會分析
- 區域發展機會:結合區位優勢、產業基礎、政策機遇,重點關注已具備一定先發基礎優勢和產業配套優勢的地區,如廣東省開平市等。從而形成產業鏈集群效應。
- 產業鏈環節機會:重點關注核心零部件、芯片以及智能化軟件系統等環節。
- 細分領域機會重點:優先關注明星市場--工業無人機領域;新興市場--3D打印設備和工業機器人領域。
產業投資策略
- 優選細分賽道:選擇政策支持和高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
政策支持:《“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推動基礎零部件和裝置、通用智能制造裝備、專用智能制造裝備、新型智能制造裝備等類型的裝備發展。高增長潛力:識別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領域,如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技術、智能傳感器、增材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根據技術成熟度、競爭格局,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篩選。
- 保證資金供應:多元化融資渠道與成本效益管理
- 把握技術創新點:前沿技術與產業應用相結合
- 關注區域新藍海:區域產業基礎及區域經濟一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