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清朝的時候,靠烏江鎮東北方,約有三四里地,有一座廟宇,叫玉皇宮。廟內供奉玉皇大帝神像,香火旺盛。
這個廟里住著一位道長,姓茆,人稱茆道士。據說,這茆道士就是玉皇宮附近茆莊的人。他自幼出家,學道心誠,深得師父看重。后來師父歸天,他就是這廟內主持。多少年來,深受四鄰八村的人尊敬。
有一天夜晚,星河皎潔,明月在天,他不忍睡去。獨自到后院樹林里散步。忽然,發現樹林深處有火光如豆,他屏息注視著。一會那如豆的火光又好象變成一盆大火,照亮樹林,他驚訝不已。究竟是什么東西呢?他輕輕地移動腳步,來到發光的地方,只見這光閃眼,什么東西沒有,他越發奇怪。心里想:這地下一定有寶。
他一個人悄悄地回到廟內,拿來一把鐵鍬,又來到發光的地方,瞄準地點,就開始動手挖土。挖呀挖呀,拼命地挖,挖到一層石板,茆道士心里高興極了。他輕輕地將石板撬開,里面露出一個木匣子。他很慎重地把木匣拿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打開匣子一看,木匣子里藏著一個包裹,用黃綾子包了幾層。他將黃綾子拆開一看,原來里面是三本書。第一本是《驅神》,第二本是《驅鬼》,第三本是《驅魔》。這時,茆道士心里撲撲亂跳,揭開書一看,里面全是花花綠綠的,還有一些符咒,一點也看不懂。這怎么辦呢!忽然,他看見書的末尾,有兩句話:“要想解難關,必須到天山。”茆道士心想,天山在什么地方?他下定決心,到天山去。
就這樣,他人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了玉皇宮。一路問人,走啊走的,整整走了一年零一個月,到了天山。在天山腳下,遇到了一個老頭子,他向老頭打聽,老頭告訴他說:“這天山頂上住著一位紅光祖師,他是一個有道行的人,你可以問他去。”茆道士問清道路,離開老頭,就向山頂爬去。好不容易爬到山頂。果見山頂上有一座廟宇。他整頓衣冠,恭肅儀容,才進得廟去,抬頭一看,只見寶座上坐著一位須眉皓白,慈眉善目的道士,他就是紅光祖師。
茆道士慌忙上前拜倒在地,口稱:“師父在上,弟子叩見。”紅光祖師把眼珠微微啟開,說道:“你來了,很好!到后面休息去吧。”祖師就留下了茆道士,茆道士在天山住了一年,學了不少的東西,心滿意足。他學成之后急欲回歸。一心掛念著玉皇宮。紅光祖師看透了他的心思,說道:“徒兒,你來了已一年了,也學了不少本事。你回去,要用你學來的本事,為眾生謀幸福,切不可依仗著自己有兩下子,在人間做壞事,這樣是不會成正果的,切記切記,你現在可以走了。”茆道士聽了師父一番話,說聲謝謝師父,就辭別紅光祖師,下山去了。他來的時候,走了一年多,回去僅僅十幾天就到了玉皇宮了。
小道童看見師父回來了,都高興地迎接,問長問短。有的說“師父到什么地方去的,這么長的時間才回來?”有的講:“師父一定是拜師訪友去了。”有的講:“一定是求仙學道去的。”也有的講:“一定是云游四海去了。”大家爭論不已。茆道士笑容滿面告訴大家:“我是學道去的,現在學了不少本事回來,以后我可以慢慢傳授給你們。”徒弟們聽了,都很高興。
從這天開始,茆道士確實做了不少好事。凡是有人病了,給鬼狐纏著的,經他一去,畫一道符,鬼狐就被嚇跑了,病也給治好了。因此,茆道士也跟著出了名。
日子一長,茆道士就漸漸地驕傲起來,不知不覺地把師父的話忘記了。有一天,他和徒弟們在廟門前閑聊,徒弟圍著師父說:“師父!聽你說,學了不少本事,我們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看見過您老人家有些什么法術呢?您能不能顯示一點出來,給我們開開眼界。”茆道士早有心想顯示自己的本領,今見徒弟這么一說,連說:“好……好……”他走到山前,看見迎面飛來兩只大雁,就口中念念有詞,將手一伸,兩只大雁,雙雙落在地下。徒弟們連聲喝采,茆道士說:“這并不算什么,你們看——”他用手一指,口中念念有詞,誰也沒想到對面山上一棵大松樹竟被移到廟門前來了!大家驚詫不止。就在這時,山后走出來一位道士,高聲說道:“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真有本事,”他說著指了遠處路上一簇人中的一個年輕婦女說:“你能叫這位婦女,當著那么多男人的面,將自己的上下衣服,脫得干干凈凈,一絲不掛,就算你有本事。”茆道士一時興起,哈哈大笑道:“這有何難,請師兄觀看。”他隨即披發掌劍,口中念念有詞,頃刻之間,這位婦女,在路上走著走著,忽然覺得身上奇癢,她遂向衣內上下一摸,不由得驚呆了。原來內衣內褲,上上下下,不知哪來的這么多蜈蚣。婦女急得沒得辦法,只得不顧羞恥,急忙將上下內衣脫得一干二凈,光著身子向廟內跑來,誰知到了廟門口,茆道士一看,原來這婦女竟是自己的親妹妹!他嚇了一跳,連忙收法,跑到內里,拿出衣服,給妹妹遮著。后來,妹妹知道是哥哥作法做的壞事戲弄自己,活活氣死了。自此以后,茆道士深悔不已,再也不敢戲弄別人,一心想求正果。據說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過長江,茆道士想討封,都沒有討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