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期 / 總第 81 期
※ 總量超6400億美元!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顯信心
※ 全球公共債務將達100萬億美元
※ A股主板市值退市標準調整為5億
※ 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
※ 家電企業跨界機器人賽道蔚然成風
01
宏經新聞
※ 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和正能量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透過中國經濟前三季度“成績單”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在保持穩定增長前提下,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
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生產和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產業向“新”向“綠”加速轉型。中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創新優勢,讓中國制造受到更廣泛的青睞。
前三季度,中國高端裝備出口同比增長43.4%,集成電路、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2%、22.5%、15.5%。中國新能源產業有效對接全球綠色發展需求,風力發電機組、電動汽車出口分別增長73.9%、22%。
綜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顯示出“穩”和“進”的向好態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和正能量。中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舉措,尤其是多個部門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高盛集團、瑞士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近期紛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表示樂觀,認為中國能夠實現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0%左右的目標。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認為,中國政府出臺的措施有助于提升信心和需求,中國許多行業領域已達世界級水平,“低估中國是非常不明智的”。
※ 總量超6400億美元!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顯信心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數據,截至目前,外資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的總量超過6400億美元,處于歷史高位。
從存量結構來看,境外央行、商業銀行等穩健型投資者是主要持有機構,投資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中長期債券的比例較高,投資穩定性較強。
近段時期,外資對人民幣資產的熱情提升,前三季度累計凈增持境內債券超過800億美元。觀察外資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在華布局,可以感受到外資以實際行動對中國投出“信任票”。
※ 全球公共債務將達100萬億美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到2024年底,全球公共債務將達到100萬億美元,占全球總GDP的93%,到2030年將接近全球 GDP的100%。IMF最新分析顯示,美國、巴西、法國、意大利、南非和英國的債務將進一步增加。由于清潔能源、應對老齡化人口和安全領域的投資壓力不斷增加,債務風險前景不容樂觀,債務不穩定的國家占全球債務的一半以上,占全球總GDP的三分之二左右。在極端不利條件下,未來債務水平可能在三年內達到全球總GDP的115%,比預測基值高出近20個百分點。

綜述: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支出壓力、過于樂觀的債務預測以及潛在的大量不明債務都加劇了全球公共債務水平。
※ A股主板市值退市標準調整為5億
10月30日起,滬深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標準正式調整為5億元。
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增加“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3億元”的市值退市指標。今年4月,滬深交易所修訂完善了相關退市規則,將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從3億元提高至5億元。
對于新老規則適用的銜接問題,交易所也有安排。深交所此前表示,對于原規則在10月30日前后的銜接適用,上市公司A股(含A+B股)在10月30日前出現股票總市值低于3億元情形,上述情形延續至10月30日或者以后的,連續計算相關期限并適用原規則關于市值退市的規定。
當規則調整到位后,滬深主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將由3億元變為5億元;滬市科創板、深市創業板、北交所、滬深純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則均為3億元。

綜述:上市公司一旦退市,將進入股轉系統中的兩網及退市板塊,股票流動性大大降低,股價一般也會隨之下降。目前,A股市值低于10億元的主板上市公司基本都是持續虧損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貨幣資金匱乏,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不被市場認可。對這類企業來說,受退市新規的影響,如果市場情緒出現波動,容易出現股東恐慌性拋售股票,從而加速上市公司股價下跌進而觸發退市條款。
02
產業時訊
※ 四川省出臺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新計劃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四川省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4—2027 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聚焦制造業“智改數轉”,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協同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和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
行動計劃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全面覆蓋,累計打造300個省級以上“智改數轉”標桿項目,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92%。
屆時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水平將躋身全國第一梯隊,支撐制造業降本、增效、提質、擴綠成效全面提升。
圖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

綜述:對標截至2024年上半年的數據,可以發現,這意味著,到2027年,四川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需要提升13%、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需要提升9%,才能達成該行動計劃的總體目標。
※ 七部門: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資質認定管理近日,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為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含拆解,下同)監督管理、確保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效果、維護廣大群眾利益,根據《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以及相關政策要求,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監督管理工作。今年以來,隨著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開展,為車市回暖準入強大信心。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24時,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平臺已收到補貼申請超127萬份,帶動新車銷售額超1600億元,其中新能源車補貼申請量占比超60%。1—8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比上年同期增長42.4%,特別是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的5月、6月、7月和8月,同比增幅分別達55.6%、72.9%、93.7%和73.8%。
綜述:此次文件加強了對汽車回收行業的合規性管理,文件強調對發現回收企業不再具備法定的資質認定條件且未按要求整改,或者存在其他嚴重違法違規情形的,依法撤銷或吊銷其資質認定書,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 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
當地時間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消息稱結束了反補貼調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BEV)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相關決定預計將于當地時間30日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布,反補貼稅將于31日起正式實施。被抽樣的中國出口生產商將被征收以下反補貼稅:-
比亞迪:17.0%
-
吉利:18.8%
-
上汽集團:35.3%
其他合作公司將被征收20.7%的關稅。在提出個別審查請求后,特斯拉將被征收7.8%的關稅。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將被征收35.3%的關稅。
03
商業洞悉
※ 家電企業跨界機器人賽道蔚然成風
近日,家電行業跨界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熱潮愈演愈烈。在這場技術與市場的博弈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等知名家電企業紛紛展開布局,借助其在智能家居和AI技術方面的積累,不斷探索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潛力。
一方面,家電企業聯合上游材料供應商和技術服務商加大了對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力度,以滿足人形機器人對輕量化、高集成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電企業以其在智能終端與大數據的積累,聯合下游的應用開發商也在積極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教育、醫療、娛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努力拓寬市場的邊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其中,多家公司與家電企業產生了聯動。

綜述:據高盛預測,未來10~1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至少達60億美元,最理想情況下預計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有望達1540億美元。家電企業跨界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不僅需要其在人工智能、機械工程、材料科學等方面具備深厚的積累,還要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門檻及成本均較高,企業可以與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并需合理規劃預算,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注重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

重點推薦園區廠房
更多廠房土地 請點擊【園區產業招商】
